珠海要闻珠海手机「珠海要闻」
骗子在QQ上冒充香洲某公司老板,用话术唬住公司财务人员,198万元转账眼看只差“临门一脚”,结果却被香洲反诈民警成功“半路截胡”;白蕉派出所民警到居民小区上门劝阻反诈,上演了一出“真假民警”隔着手机屏幕“斗法”的好戏,为斗门居民何奶奶挽回了20万元损失,保住了老人的养老钱;香洲反诈民警远赴四川省江油市办理银行卡转账冻结,帮一位身在珠海的四川老乡挽回了10多万元的损失……2022年以来,珠海公安各级反诈中心已针对电诈高危对象开展快速精准见面劝阻工作27万人次,同时通过加强事中阻断措施冻结止付各类银行账号26000多个,返还涉及240多宗案件的资金,紧紧守住了广大市民“钱袋子”。
反诈民警们一次次对“电诈”案件的精准“点穴”,拦截成功率大幅提升的背后,反映出珠海市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尊敬的珠海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侦大队反诈中心全体干警,你们好!我是一名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在今年被骗后我万念俱灰,精神状态接近崩溃,无常生活,无常工作,就在我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接到了反诈中心罗警官的电话,他告诉我帮我追回了83161元被骗款。当时,我突然感觉天都亮了。感谢我们最可敬的人民警察,让我燃起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感谢你们挽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11月27日,市民郭先生被骗的8万余元成功追回后,他激动万分地给省公安厅平安厅信箱写去了一封感谢信。这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公安的信任,是对珠海公安最高的褒奖。
宣传创新,精准“点穴”
根据中央部署和公安部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安局以“四专两合力”理念深入研究集“打、防、管、治、建、宣”六大措施为一体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下简称“电诈”)工作机制,全市各警种、各单位协同作战,稳步推进珠海市打击治理电诈类新型违法犯罪的机制建设。
防患未然,有的放矢。2022年以来,珠海公安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体系,多渠道向大众传递网络安全知识,促进全民防范意识提升,不断增强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在珠海市营造出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实效。
传统反“电诈”宣传多以派发、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大声公”播放语音、微信群转发文章等普发式宣传为主,针对性不强,未能做到入心入脑。
民警开展反诈讲座。
珠海公安积极创新宣传手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建立了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加强对易受骗群体、案件高发行业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传统和新媒体同步、人工和智能共用、政府和社会互动的模式,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全范围、大声势开展防范宣传。
在“电诈”案件预警劝阻方面,根据省厅部署,市反诈中心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精准预警劝阻工作的通知》及对应的闭环式劝阻流程指引,持续优化市、区、所三级联动预警劝阻机制,优化珠海市精准预警劝阻工作的事前、案前介入的“8小时闭环”机制。
警力有限,民心无穷。在宣传反制方面,市反诈中心严格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做实预案、不留空白”“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结合“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和“广东反诈中心”政务号,不断夯实宣防阵地。同时,市反诈中心主动联合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针对本地GOIP、多卡宝等高频呼叫进行分析拦阻,提升对本地涉案转呼窝点的打击能力,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截至目前,全市反诈分中心已针对电诈高危对象开展快速精准劝阻工作27万人次,冻结止付各类银行账号26000多个。“电诈”案件精准“点穴”,拦截成功率大幅提升的背后,反映出珠海市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动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2年,市公安局香洲分局反诈中心还获得了广东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项目创新创优奖。
帮助受害人隔空打“李鬼”
“感谢人民警察上门来劝我,如果你们再晚来一步,我的养老钱可能就被该死的骗子骗走了,谢谢你们!”从一场冒充公检法骗局中醒悟过来的斗门居民何奶奶紧握着斗门区反诈民警的手激动地说。
2022年6月5月15时许,何奶奶的手机里连续接到多个境外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反诈中心,通知何奶奶,说其名下有一张电话卡涉嫌诈骗。随后对方将电话转接至“北京市某某区公安局”,告知何奶奶涉嫌参与某诈骗集团犯罪,要求何奶奶添加“民警”微信配合调查。
何奶奶担心之下,加了对方微信并接通视频。只见视频那头,是一位身穿“警服”神情严肃的“民警”,其出示了一张通缉令,上面显示:何奶奶被最高检发布了A级通缉令。在长达近3小时的视频聊天中,“民警”威胁何奶奶,要求她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转20万元协助办案。
当天19时许,斗门反诈分中心接到公安部平台下发的高危预警推送,预警员温文中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何奶奶,告知其正遇到电信网络诈骗,不要向任何人泄露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不要向任何账户转账。但何奶奶当时非常害怕和焦虑,对预警员的话将信将疑。
反诈中心立即又安排白蕉派出所民警郭铭达和同事迅速赶往何奶奶居住的依云水岸小区,上门劝阻。民警联系到何奶奶的孙子,一同上门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花2个小时解释,平复了老人的恐慌情绪,帮助何奶奶从骗局中醒悟过来,成功避免了20万余元损失。
何奶奶的被骗经历不是个例,需要引起广大老年朋友的注意!销售“养生保健品”、投资“养老项目”;假冒公检法人员布设陷阱……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境内外犯罪分子假借各种名义,以网络为媒介,诈骗手段花样不断翻新,“电诈”的类型、对象、手法、实施地域等,均现出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纲举目张,一网成擒。为加强“电诈”案件的侦办,根据市公安局对反“电诈”案件处理“专业队主打、派出所主防”的定位,市反诈中心积极主动发挥智慧新警务优势,建立“每天一清理、每案一建档、每案一研判、每案一打击、每案一回复”的工作机制,针对电诈案件严格开展线索落地研判,将重大案件“三定五清”与“破小案”专项工作有效结合,持续推进“断卡”“断源”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收贩卡团伙及其关联犯罪网络,推动全链条打击战果,取得显著战果,形成有力震慑。
民警缴获的部分电诈工具和追回的部分赃款。
截至目前,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联合全市各反诈分中心抓获各类嫌疑人3868人,波次发起集中收网攻势,持续重点突破一批大要案,有力打击了犯罪,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研发反诈机器人“以快制快”
众所周知,新型电信诈骗案的特征之一就是被害人被骗资金流失非常快。被害人被骗后将钱转到嫌疑卡中,几乎是“秒到账”,大部分资金快速流到了境外,还有一些流到虚拟货币交易区,这导致追赃挽损面临巨大困难。
“很多电诈团伙在境外架设服务器,案发后市民财物被迅速转移到了国外。因此,打击防范电诈犯罪,事前预防、事中阻止、事后追赃挽损,打击电诈,贵在‘以快制快’。”香洲区反诈中心副大队长叶演龙说。
基于这一特点,香洲公安分局专门成立了接出警组,接受群众报案,以快速止付冻结,或开展资金的追回。“比如被害人资金通过我们的快速止付冻结,冻在账号里面对不对?那我们就有专门的资金追查组来应对。事主报案立案后,根据法律规定相关规定,我们启动自行追查,尽量帮事主快速挽损。”叶演龙说。
香洲反诈中心于2020年5月组建,从一开始的9位反诈民、辅警发展到目前的57位民、辅警的规模。反诈队伍的壮大是为了有效应对当前电信诈骗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比重日渐提高的形势。
叶演龙介绍,目前,香洲反诈中心设立了接警接报案组、预警劝阻组、研判打击组、资金处置组、劝阻止付组。其中的接警接报案组是为了解决当前基层反电诈的难点痛点:电信诈骗案件技术手段繁复,而且相关办案流程复杂,对于基层民警处置难度大,所以香洲反诈中心先行试点组建了香洲公安分局集中接报案中心。
该中心采取“反电诈”快案处置模式。“我们接到110报警电话,事主打电话过来讲清楚他的被骗情况、具体内容、相关银行卡和通讯联络账号,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快速的止付。今年,有一个案例十分典型:香洲区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在QQ上被假冒老板的骗子诈骗,把公司公账上的198万元资金全转给了对方。万幸的是,这名财务人员事后发现被骗及时报案,我们紧急受理立案后启动快速止付手续,启动了18小时的临时资金冻结令,帮他把大部分的金额都冻结在账号上。随后反诈中心的资金组快速跟进,把相关的手续完善,将其账号内金额真正冻结,为当事人追回了大部分的损失。”叶演龙说。
市反诈中心数据显示,我市香洲区作为珠海主城区,电诈案件发生量在全市占较大比重,面对大量的反电诈工作,纯靠人力难以快速、高效打击犯罪,守护群众“钱袋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1年5月,香洲反诈中心与一公司合作,研发出一款“反诈机器人”,机器人可以通过大数据处理,协助民警对涉及电诈的相关账号进行快速冻结,实现快速止付,科技手段大幅提高了办案效率,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我们99%的止付,还有100%的银行卡冻结手续,都是由‘反诈机器人’来协助民警完成。同时,它还能快速协助民警完成案件笔录工作,提升了办案效果。”叶演龙说。
反电诈工作涉及到海量信息的处理,以前靠人工录入,逐条逐条处理效率低、误差多。有了“反诈机器人”辅助,民警就可以快速帮助涉事群众冻结涉案账号,批量的重复的工作都可由“反诈机器人”协助民警快速完成。
香洲区、拱北口岸、高新区、金湾区、斗门区的5大反诈中心,作为重要拼图和市反诈中心一道构成了珠海公安科学“反电诈”、全力守护市民“钱袋子”的完整版图。一直以来,珠海公安在打击上磨砺锋芒、加强力度,在防范上事无巨细、深入民心,在追赃挽损上争分夺秒、把握时机,切切实实解决群众所急,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反诈工作。
网络寻迹,万里追赃。市反诈中心时刻牢记为群众追赃挽损,多次发布专门工作指引部署全市各辖区派出所接报电诈警情即启动收集信息快速止付、反诈分中心最晚需于48小时内完成资金落地分析并指导辖区派出所实施冻结。
接下来,珠海市各级反诈中心将以“四专两合力”理念强力构建全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体系,深入研究有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战法、新机制,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发起反诈人民战争,守护市民“钱袋子”。
典型案例>>>
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们请注意
警惕假冒培训机构主动退费的陷阱,有人被骗近20万元!
缴费参加过培训班的学员,突然接到“培训机构客服”打来电话,说能够办理培训退款,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极有可能是诈骗。
境外陌生来电假冒“培训机构”客服,为退费学员布下“连环套”
11月27日上午,珠海市民赵女士接到一个境外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教育机构的客服,说可以为赵女士之前报名的网课办理退费。
2021年年底,赵女士确实在该机构选购过培训课程,后来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关停。所以,苦于“退费无门”的赵女士接到电话后喜出望外,立马就答应配合操作退款。
对方称由于培训机构倒闭,公司进行了债券转让,所以需要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来清退学费,随后还发来一份伪造的债券转让书来骗取信任。这一番话术让赵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对方发来的网址链接下载了“XX金融”APP并注册账号。
对方接着告诉赵女士,预存本金后,平台将兑付本金比例的10%,即预存1000元,可兑付1100元,并承诺本息一并退还。
赵女士将信将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分别向平台转账充值1000元和5000元,果然收到了1100元和5500元,这让她更加相信这样的退费方式。
随后,在对方怂恿下,赵女士开始加大投入金额,继续转账。但接下来的操作,彻底让赵女士掉入诈骗的沼泽,越陷越深。
当赵女士继续转账充值了13000元时,APP上也显示到账了相应的金额,可她发现,这笔钱无法提现。对方称因为赵女士没有按照指引正确操作,导致这笔钱退不下来,需要交60000元用来激活修复数据。
赵女士深信不疑,继续转账充值后准备提现时,平台还是显示“操作异常”,而对方的说辞依旧是操作失误,以缴纳解冻费和保证金为由让赵女士转账。
赵女士再三转账后还是不能提现,此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急忙报警。可惜的是,最终,赵女士退费不成,还被骗了近20万元。
拒绝返利诱惑避免“先尝甜头后吃苦果”,珠海公安为市民防骗支招
面对同样“陷阱”,上当受骗不只是赵女士,近期,珠海有不少学员也被不法分子冒充“培训机构”客服,以机构“退费”为由诈骗。
11月22日,市民史先生接到一自称某培训机构客服办理退费的电话,随后每天都收到短信告知其退费的QQ群。
史先生加入群聊后,对方以“充值返利”的退费方案为由诱导史先生转账,最终史先生转账,由此损失了143600元。
11月24日,珠海市某高校大三学生小林收到冒充某教育机构的退费短信,随后被对方以“预存金额完成退费任务”为由进行充值,被骗5700元。
11月27日,廖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某证券客服电话,称其在某教育机构报考的资格证因国家不承认可以办理退款,并交由该证券公司承接办理。
廖先生信以为真,便按对方指引下载某证券App,通过增加持仓量“退款”,共计损失70000元。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在清退学费的诈骗套路中,受害者绝大部分都曾经在培训教育机构报过班。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在培训机构的相关资料,让受害者误以为对方就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
紧接着,骗子利用受害人急于返款、回款的心理,以清退学费需要先购买理财产品或在购物平台兑换为理由,引导受害人在虚假平台充值、购买产品或进行转账汇款。
期间,骗子可能会给受害人一些甜头,但也会多次要求转账汇款,直到受害人意识到被骗为止。
针对上述骗局,珠海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广大市民:1.当接到“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声称可办理课程退费的电话或信息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务必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培训机构进行核实查证;2.若看到需要点击链接、下载APP、填写个人信息、提供验证码的信息时,请谨慎对待;3.正规退费流程一般会原路返还给个人缴费账号,凡是退款时要求“额外支付费用”、“引诱投资返利”的,都极有可能是诈骗;4.如遇被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实施,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市公安局权威解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民警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02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以下简称“电诈”)的一记重拳。随着这部专业法的实施,“反电诈”工作迎来了分水岭。近日,珠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进行了解读。
“这部法律作为小切口的专门立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实践需要,对关键环节、主要制度作出规定。在加强抓末端同时,更加强调了抓前端,防患于未然。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旨在全方位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防火墙’。”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公民个人信息是“电诈”犯罪的基础资料,骗子借此精准锁定诈骗对象布设陷阱
记者梳理后了解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7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等。
“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多方协作、资源共享。”该负责人表示,“电诈”是技术性犯罪,利用技术对抗监管的特点非常突出。各行业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完善风险识别、预警、追踪溯源、异常处理等相关的技术,系统地建设本行业的反制能力,提升整个行业反诈效果和整体能力水平。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重点强调了互联网治理,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履行风险防控特别义务,并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公民个人信息是“电诈”犯罪的基础工具,骗子依据这个工具精准锁定诈骗对象布设陷阱。为此,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规定,将依法追究信息泄露的相关人员和单位责任,并要求信息收集者做好信息保护。
信息收集者对于所拥有的个人信息底账要清。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管理制度、设置相应的组织,部署有力的技术手段。其中,技术手段包括对信息使用进行审计、监测、追溯和管理,对信息的窃取和攻击进行有效的发现、防护和处置。
珠海公安发布5条反诈提醒,增强群众反诈意识力争“天下无诈”
珠海公安提醒广大市民,为防止上当受骗,大家应该重点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的以下内容:
重点关注一:办理电话卡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办卡情形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办卡。
重点关注二: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开户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开户。
重点关注三:任何人都不能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和互联网账号,如若违法将被记入信用记录,同时限制相关账号功能,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
重点关注四: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除依照刑法等法律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还要承担民事责任;对尚不构成犯罪的,规定了专门的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和拘留等。同时,均记入信用记录。
重点关注五:对前往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严重地区且出境目的存在重大涉诈嫌疑人员以及因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受过处罚的人员,将被限制出境。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了电信、金融、网络各部门的治理责任;将诈骗罪和帮助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情形进行了细化;在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惩戒措施等方面多管齐下、重拳出击。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天下无诈”。
(来源:珠海特区报)
温州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